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通知 > 教学研究 > 正文
关于开展南京工业大学第二批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4-19

南工教研〔2024春〕07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叉融合,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专业教育新形态,提高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学校将开展南京工业大学第二批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发挥学科优势,优化专业布局,建立完善的专业发展生态体系为目标;以科技和产业前沿需求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教学组织模式;以强化专业交叉融合,深化科产教融合为主要路径,畅通专业和产业、就业和职业,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建设要求

微专业建设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探索专业建设新路径。对专业建设进行小而微的探索与改革,全面集成学校和社会资源,采用多方投入的灵活机制,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鼓励学院和校内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微专业。

2.研究课程建设新样态。以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为出发点,基于集约式专业化的理念,加强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的重构与建设。

3.实施教学改革新方法。突出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依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

4.开拓校企协同新方向。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搭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桥梁,以企业亟需的技能需求为主导,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增加微专业建设的职业化附加值。

5.建立教学管理新模式。围绕微专业建设与实施,包括组建教学团队、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报名与遴选、排课排考、成绩统计、档案管理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办法。

三、 申报限额与条件

(一) 申报限额

原则上每学院可独立申报1项和联合申报参与1项。

(二) 申报条件

1.微专业建设项目须在《南京工业大学微专业建设项目指南》(附件1)中进行选择。

2.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鼓励学科交叉,能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面向清晰,专业特色鲜明,具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思路与时间安排。

3.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专业培养目标精准,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所含课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

4.每个微专业需开设57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学分以内,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3学分。

5.除实践类课程,微专业课程原则上均需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每门课程保证至少2学时线下授课。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真实项目的课程。

6. 微专业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坚持边建设、边运行,确保2025年底完成建设并上线运行3门必修课程。

7.微专业负责人原则上须具有正高级职称,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学学术水平高,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团队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能够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与管理,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

8.责任学院和参与单位能为微专业建设与实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程大纲及相应管理文件。

四、申报要求

申报材料须经学院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报送材料要求如下:

1.《南京工业大学微专业建设项目申请表》(附件2),纸质稿一式1份,电子稿一式1份,并以学院名称-专业负责人姓名-微专业名称命名。

2.《南京工业大学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电子稿一式1份(Excel稿),并以学院名称-微专业汇总表命名。

五、遴选立项

1.项目申报结束后,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开展会议评审,对同一微专业建设项目若有多位申报者,则实行竞争择优。

2.对于立项建设项目,学校将严格按照《南京工业大学微专业建设与实施管理办法》(南工校教〔202246号,附件4)进行建设与管理。


报送截止日期:520

报送地址:明德楼115

电子邮件:jwcjy@njtech.edu.cn

联系电话:58139182



教务处

20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