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校教【2022】17号
各学院、各相关单位:
窗体顶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交流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成效,教育部定于2022年4月至10月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做好我校大学生参赛项目的选拔、培育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决定举办2022年“南工劝业杯”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创赢鼓楼”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英才汇聚 创赢鼓楼”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教务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对外合作与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团委、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院、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组织部、鼓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
大赛设立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教学、大学科技园、学工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秘书处设在教务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校内有关院(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产业集团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本次大赛由南京工业大学创客梦工场、南京工业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南工劝业公社、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参与协办。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本单位参赛项目的选拔、推荐、指导等工作。
四、参赛项目类型和要求
(一)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
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
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
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二)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参赛项目数量
1.学院初赛参赛数量
各学院初赛需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大赛移动端报名参赛,初赛报名数量根据学院总人数比例需完成一定基础指标。
2.晋级校赛参赛数量
校“优创计划”立项项目直接参加校级初赛(网评);此外,每个学院还可增报1-3项非“优创计划”立项项目。
3.晋级校赛增减指标
学院初赛报名数量超过指标100%以上的额外增加1个晋级校赛名额,超过指标150%以上的额外增加2个晋级校赛名额;超过指标200%以上的额外增加3个晋级校赛名额;学院初赛报名数量未达到最低指标要求的按照比例核减学院晋级校赛名额。
五、参赛组别和对象(主赛道)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跨校组队的成绩列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三个类别。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可根据当地教育情况适当调整学籍和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参赛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一)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二)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三)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七、产业命题赛道
(一)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二)产业命题要求
1.企业命题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2.各学院可动员与本校有合作的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申报国赛命题。
3.教育部将于 5 月上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公开发布今年入选的产业命题。
(三)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地结合参赛报名等情况自行决定,项目评审可邀请出题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入围总决赛项目通过对策讲解、实物展示和专家问辩等环节,决出各类奖项。具体安排与大赛整体安排保持一致。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2年7月3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2年4月15日至5月18日)
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ssl123ebb966fcd2cfca8a42e07a771620fca4.vpn.njtech.edu.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未在大赛官网报名的团队将无法取得校赛资格。各学院“互联网+”大赛报名需达到一定数量要求(见附件1),学校将大赛参赛情况和获奖情况纳入学院本科教学目标年度考核。
(二)校级初赛(5月19日前)
各学院应于5月19日前完成院级项目推选,校“优创计划”立项项目直接参加校级初赛;其他项目每个学院可增报1-3项。学校将根据各学院初赛报名数增减最终晋级校赛名额。
晋级校赛团队需在5月19日前登录“沃创在线服务平台”https://njtechedu.woczx.com/#/college/login,根据“附件2:院校系统校赛--学生端”提示提交网评材料。初始账号为项目负责人手机号,初始密码为Cy123456*。
(二)初赛评审(5月20日-5月24日)
大赛专家委员会组织对项目进行材料初审,择优选拔项目进入决赛。各院(系)要结合专家委员会初审意见,指导入围决赛团队的项目优化。
(三)决赛答辩(5月25日暂定)
入围决赛团队进行现场集中答辩,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奖项设置评选出相应获奖团队,并对获奖团队进行表彰奖励。
九、大赛奖励
本次大赛原则上按照参赛类别设置相应奖项,共设置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5项;入围奖若干;获奖团队将获得相应奖金鼓励。
本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项目入驻南工劝业公社国家众创空间,与大学科技园签署入孵协议,获奖团队获得创业优惠券,享受南工劝业创风投基金等相关的奖助扶持及优惠政策。
本次大赛优秀获奖团队参加鼓楼区“英才汇聚 创赢鼓楼”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可获得复评绿色通道。
本次大赛优秀获奖团队将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及全国“互联网+”大赛。
十、大赛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教务处 经姗姗 联系电话:58139180
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刘越男 联系电话:83582076
附件1:2022年“南工劝业杯”“互联网 ”大赛各学院国赛平台报名指标
附件2:院校系统校赛--学生端
附件3: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南京工业大学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