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教创〔2025春〕28号
各学院、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际项目参赛邀请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大赛国际项目参赛邀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具体参赛项目类型可咨询邀请的中国高校或大赛海外合办赛伙伴。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须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项目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一经发现即刻取消参赛资格、所获奖项,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应选择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往年大赛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4.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二、参赛方式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2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有成员须为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下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负责人的国外院校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国外院校是指设立在国外、有独立办学资质、可独立授予学生国外学历或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及专科院校。具有国外院校学籍是指已在国外院校注册且具备获授国外院校学历或学位的资格。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请各推荐院校指导项目填报参赛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5年4月26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2025年4月26日前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在校本专科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本专科学生。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5年4月26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2025年4月26日前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研究生学历学生。
三、工作安排
1.参赛邀请。(2025年5月—5月30日):请各学院教师积极联系学校国外对标高校与国外合作院校,大力开展大赛宣传、交流和邀请工作,充分挖掘国际交流合作资源,广泛邀请国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报名参赛,确认拟参加今年大赛的国际参赛项目,并填写“附件2: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际参赛邀请情况汇总表”,5月30日前报送至“scjy@njtech.edu.cn”。
2.参赛报名。(2025年6月16日—7月15日):国际参赛项目请登录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https://www.pilcchina.org/)注册报名并提交参赛材料。报名系统的开放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6月16日0点,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24点。
3.资格审核(2025年7月16日一7月31日)。针对评审规则涉及的主要评审要点,大赛组委会对报名的国际项目的参赛资格和材料完备性进行审核。
4.网络评审(2025年8月1日—8月15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选出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再从中遴选150个项目参加大赛总决赛现场比赛。同时核定国内邀请院校的奖励名额,与资格审核核定的奖励名额一并公布。
5.现场比赛(2025年9月):与国内参赛项目混合分组、同场竞技。如无法现场参赛,总决赛的答辩评审将以线上路演方式进行。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经老师
联系电话:58139185
创新创业学院
教务处
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