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通知 > 教师(教学)发展 > 正文
关于举办首届“明发杯”南京工业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9-06-04

南京工业大学文件

 

南工校教〔201939


 

关于举办首届“明发杯”

南京工业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扎实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建设,有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决定举办南京工业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教师,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启发教师教学创新思路,为推动“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 “金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大赛主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大赛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学理念,在能力、素养、智慧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方式,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注重提升专业和课程目标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同时给本科生合理增负,实现高效课堂、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创“创业型大学”的新形态和新价值。

教学创新主题包括:能力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与策略;跨学科的研究型课程开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其他教学创新。

二、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教学事务部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明发集团南京浦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超星教育集团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

大赛设组委会,负责竞赛方案、大赛组织、大赛奖励等相关问题,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组委会秘书。大赛设评委会,负责大赛评审工作。

三、参赛对象

在教学一线为学生上课的任课教师及教学团队,课程类型不限。以教学团队名义参赛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决赛主讲人为第一完成人。

四、大赛流程安排

 

 

 

日期

主题

要求

备注

61

712

初赛

学院(部)组织初赛,各学院(部)通过初赛,推荐2项参加校级大赛。省品牌专业所在学院、承担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学的学院可适当增加推荐名额,但不超过4项。

初赛由各学院(部)自行组织,形式不限。

920日前

提交复赛材料

网上填报:

1.申报书(PDF格式)

2.10分钟微课视频(MP4格式)

3.5分钟评价视频(MP4格式)

对复赛材料进行审查,以微信形式与参赛者确认。

924—108

网评+互评

评委进行网评,参赛项目之间根据分组进行互评。按一定权重计算参赛项目的得分。

遵循同部门回避原则。

10月中旬

决赛

得分排名前十五名的项目参加现场决赛。

10分钟教学创新汇报;5分钟教学评价视频;5分钟现场答辩。

五、报名办法

由学院(部)组织初赛,进行推荐报名,填报大赛报名汇总表。712日前将复赛报名表发送至here@njtech.edu.cn

六、申请材料

1、申报书(附件1

2、复赛材料

10分钟微课视频(名称规范:微课+XX学院+XX老师+主题)

视频内容为参赛者真实的授课场景,体现学生良好学习体验的真实课堂;教学内容与提交的教学设计一致;视频要求为MP4,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构图合理,画面比例16:9,分辨率不低于1024*576,时长不超过10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

申报书(PDF格式)

5分钟教学评价视频(名称规范:评价+XX学院+XX老师+主题)

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建议采用访谈形式,视频要求为MP4,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构图合理,画面比例16:9,分辨率不低于1024*576,时长不超过5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

七、评分标准

大赛核心理念在于教学创新,重点考察教师教学创新设计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效果是否具有示范作用与推广价值。具体评选标准如下: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创新性

50

学习目标:恰当安排可测量的认知领域高阶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

教学方法:教学创新思路与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创新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学习效果

30

学习目标达成度:学习成果有哪些显著提升

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哪些方面受益以及受益证据

推广价值

20

设计反思: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影响意义:对同类课程教学、其他专业教学的影响;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哪些推广价值。

八、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项额度根据参赛项目的数目与水平,由组委会另行决定。

奖金额度参考标准:不低于第十届校级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联系人:孙芸、钱静珠

电话:58139181 

邮箱:here@njtech.edu.cn

 

 

 

南京工业大学

2019531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2.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