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教发【2025秋】02号)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深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现开展人工智能类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系统构建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动态开放的“人工智能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统筹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授课,深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各类 “人工智能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全面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能力。
2.坚持协同育人。加强跨学科专业、跨行业领域的教研活动,科产教融合协同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3.坚持分类探索。鼓励开展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为主题的多元探索,构建多层级、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
三、建设要求
1.“人工智能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跨学科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通识教育类、专业赋能类和前沿技术类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或开展针对传统专业的“智能+”转型升级改革实践。
2. 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类项目,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3. 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以集群虚拟教研室整体为单位,或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均可申报。主要成员(含负责人)原则上不少于5人,且人员覆盖2个以上学院,鼓励联合产业教授参与申报。
4. 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
以集群虚拟教研室整体为单位申报的项目至少完成以下建设任务:1)推动本虚拟教研室人工智能类课程清单中80%以上的课程具备基本课程资源,且完成一轮授课;2)至少组织召开4次集群教研或培训活动;3)完成超星平台虚拟教研室建设,包括所属负责人、课程团队、课程资源等资料。
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申报的项目至少完成以下建设任务:1)至少召开4次教研或培训活动;2)1人以上团队成员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教学竞赛获奖;3)推动本专业或课程的“智能+”转型升级,教学资源完善,达到同类专业或课程的领先水平。
四、建设管理
1. 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产教研联合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评审的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方可予以立项。
2. 立项的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学校将给予经费支持,资助标准:以集群虚拟教研室整体申报项目3万元/项,以基层教学组织申报项目1万元/项。
3. 每个人工智能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立项不超过3项,每个学院限报1项。
4. 2025年10月10日前,请各学院将《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类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及相关支撑材料、《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类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发送至邮箱:here@njtech.edu.cn,申报书、相关支撑材料装订成册(申报书在前,支撑材料在后)和汇总表纸质版签字盖章送至明德楼119办公室。联系人:杨曼婷,联系电话:58139177。
教务处
2025年9月22日